2021年3月23日 星期二

分散式花展

 每年的3月都會有花展,但呢兩年比較特別,舊年因疫情直接取消了,今年就分散在各區舉行,避免群聚。

這天來到了自己的地頭:將軍澳寶康花園




















 究竟這次的拍攝跟2014年的有什麼分別?看來3歲定80這句話是對的,花仍舊是花,而自己的拍攝風格仍然無變。

2021年3月13日 星期六

跌貨重溫

自從2015年後已經沒有Update這個blog了,原因是所有的東西都是在Facebook 簡單的發表。幸好的是在電腦中還尚存有大部份,日常拍攝的照片。
就由2015年後那裡開始吧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先概括一下由那年開始主要購入的器材吧,然後才續件品評一下:-
1. Tamron SP 70-300mm f4-5.6  DI VC USD(Feb 2016),這枝鏡是用自己4枝鏡(兩枝Nikon原廠鏡50 & 85mm f1.8D,Vivitar 19-35mm,Sigma 70-300mm DG OS)交換回來的,算是免費吧。
2. Tamron SP 15-30mm f2.8 DI VC USD (Jun 2016)

3. Sigma 150-600mm f5-6 3 dg os hsm contemporary (Feb 2017)

2017年6月4日,一個黑暗日子的開始,在零晨因心口唔舒服,心臟病發,入左急症室。之後幾年各項手術洗左家中一大忽儲備,自此就再冇能力跌貨了。悲!!!


2021年3月11日 星期四

I'm back 35

I am back對我來說有兩個意義,其一是經過了5年的遊蕩,今日又回到了Blogger 。原因是為響應抵制Facebook及Whatsapp霸權的運動,轉會到MeWe,Signal。其實自己的朋友沒有幾個跟我一起行動,數埋兩隻手數得晒兼仲有淨。可能這畢竟是美國佬內部的事,對世界沒有那麼關注的人,當然不會跟隨及加入。就算有開MeWe及Signal都一樣保留了Facebook 及Whatsapp。這是現實,所以科技巨頭有持無恐的踐踏這個世界。少了跟人發言及溝通的軟體,自己也開始沉澱了一下。思考生活的意義,重過一些遺世而獨立的生活。


上年花了數千元,參加了這個眾籌計劃,因病毒的肆虐,使原本上年12月的交貨期延遲了今年9月才會交貨。這個計劃使我心愛的菲林相機可以獲得第二生命,真的希望快點可以到手。
一切就由今日開始吧!以後會在此多寫一些文章。共勉之~

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

Canon FD 300mm f4

Canon FD 300mm f4,手動遠攝鏡的素質是那麼令人讚嘆。當配合當今的科技,令這些行將就木的老鏡,餘下的點滴也能壓榨出來。



走出後花園,長年都住下了這些叫夜露的雀鳥,在艇上等候獵物。
  
1:1放大之後,毛髮纖毫畢露,原來牠是Angry bird的原型?


到西貢碼頭打鷹,只能送上一句:攞苦黎辛!
  
在3600萬素像下, 手動對焦成功率一成也沒有,原因是尚未熟習相機的峰值輔助對焦功能。3吋螢幕下看似ok,但在電腦上看,原來又不是那回事,尚差了不少。


這是一個很好的經驗,老手也要重新學習適應。祝好運 :P

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

色溫



近呢幾年Light room及Photoshop的興起普及,造就了不少美麗的照片。眼見很多攝影朋友們都趨之若騖,影完相回來多多少少都加點味精,在影友面前相互恭維一番。久而久之,日出與日落都是同一種色溫,試問一下從你的儲存裝置中,有多少的照片都是超越了時空,停留在某一段的色階上?或者當你拿出來閱覽或在Google search時已分不出是日落還是日出。




在Windows 95時代有幸為朋友的output公司安裝硬件及軟件,接觸到用photoshop、Coreldraw 等為廣告底圖修改瑕疵,調較色溫以迎合客戶的要求。他們的主要工作是修飾菲林底片所掃瞄出來的色調,將所有圖像及文字整合再輸出成四色菲林膠片付梓印刷。


這是自己在30年前學攝影買的handbook中的兩頁,講及一日之中由清晨至黃昏的色溫變化,這些影像與我們平時所見的認知吻合。 有時很懷疑自己的認知,究竟以前學的"色溫"跟現代數碼攝影的"色溫"是否是同一樣的東西?
在認知中要分辨日出還是日落,要注意的是日出是冷調,而日落是暖調。所以在Google serach中還可以隱約分辨得到。


2015年5月16日 星期六

Sigma AF 21-35mm f3.5-4.2

在老掉了牙的鏡頭堆中,入手了這一枝有自動對焦的 Sigma AF 21-35mm f3.5-4.2 鏡頭。它的來頭可不少,在網上文章眾說紛紜,最終在網上找到了它的真正身份。



就是這一個版本才是獲得了91-92 年度歐洲鏡頭大獎的廣告,解決了在這隻鏡頭眾多版本中的疑惑。其實自己已經有了Canon FD版本的手動版,在早兩年的網誌中介紹過。那極為方便的超焦距攝影已令我深愛了它,今次在日本的eBay上找到了這一隻Nikon自動對焦版本,當然要把它拍下來。78美元兌換港幣都是6百元,加上2百元運費就滿足了這個願望。


這是一隻陽光鏡,最大光圈當然地比較鬆,這些鏡頭定律好像幾十年的沒有改變過。經學人家測試的方式,用簡單地把它表列出來。中心的解像度令人驚喜,邊角在8光圈以後漸進地好起來。目視以f11最好,16亦非常OK。

紅框的地方是這次關注的重點。



其實這焦段的廣角鏡都是用在f8以上用來影風景,所以最大光圈的不濟看來不是一個問題。

 @21mm f/9.0 1/200 ISO100

@21mm f/4.0 1/1250 ISO100

在陽光直射下當然有LENS FLARE

@35mm f/9.0 1/125 ISO100

 用手遮擋一下,人肉遮光罩的作用不錯。

@35mm f/9.0 1/125 ISO100



@35mm f/4.2 1/125  ISO100

將鏡頭沒入樹的陰影中,背光都不成問題,但仍可看見LENS FLARE。但以二十多年的老鏡來說不要再苛求了。
現在要做的是花多一點時間,去發掘一下這鏡。

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

老鏡情懷 Vivitar 19-35mm f3.5-4.5


  
       Vivitar 19-35mm 是eBay 買回來的老鏡,自從很久前用菲林機Nikon FA拍了幾次之後,只是偶爾才會用一下在數碼的D700上。由於老舊技術的關係,邊角成像在最大光圈時令人不忍卒睹。不竟是廿多年的老鏡了,你還能要求些什麼。
       近來在盤算著要入手一枝Tokina 17-35mm f4 把它替代這枝老鏡。但由於總總原因都未曾入手。唯有盡最後的努力,發掘一下這鏡頭的潛能。多得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,在感光度ISO的發展上是突飛猛進下。將ISO推到上8000至10,000,只要時間合適都有不錯的結果。這也正正彌補了老鏡在大光圈上的不濟事。
       把這樣鏡頭推上了8至16甚至22光圈,竟可拍出令人滿意的相片。只要忘記了最大光圈,我相信它仍可陪伴我到世界終結時。






  



Vivitar Series 1 19-35mm f3.5-4.5 @f16 1/80  + CPL